纯粹书评丨苏七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樱花乱》里的日本之心
美的乌托邦
——读《樱花乱——日本集》
文/苏七七
我带了萧耳的《樱花乱》在乘火车的旅途中看,第一辑叫《花落》:菊事、红叶、梅花、宵待、百合……在一种莫名的香气洇染中,几乎有点嫌火车开得太快。
萧耳的文章,信息量并不小,有如樱花之密。比方她说月色吧,是要从吉田兼好的诗说起,说到《万叶集》 ,说到《平家物语》,说到《源氏物语》,再说到另一位诗人原业平的诗“月虽美兮莫赏戏,赏月多时岁月流,岁月冉冉兮老将至”。——月色之下,有诗人,有古书,有古书里的人,有古书里的人写的诗,有了音韵,有了人情,有了悲欢。但在她的娓娓叙来里,并不觉得这样的密是紧的,挤的,而是密里有隙,隙里有风,如风动时花落,花落总是载风而下,飘然而落。
因此萧耳有一种有古意的闲逸之气。何以闲,就是无事可做,就着各样喜爱的事物发发呆,何谓逸,就是没有因果,因着这喜爱的事物,又生出更多的喜爱,斜枝逸出,花开到了墙外。她随随便便的,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真是乱,但就是落花,不知来去,她凝神所在,这一瓣落花飘过的时间,空间,却历历地被记了下来,乱中,有时空的定数,有往来的机缘。
在我们这个时代,慢真难,凝神亦难,许多相反的事情互为映照。因为神凝了,思反而可以发散,因为人闲了,无功利心,便在不可得处得其得。萧耳这本书,写的是日本。她的后记里说到一段有关日本的家世渊缘,外祖父曾在民国时于日本留学多年,于此埋下她对日本的悬想与好奇,但她之喜爱的日本,其实更爱的是一个文本里的日本——她读了看了多少日本的书和电影!有时在一个题目下,她就像哆啦A梦一样能从口袋掏出一样又一样相关的宝物。文字的日本,影像的日本,说起来是不是有点隔?但是在文字与影像里,她既与作者同心,又与人物共情。听她记述一则故事,那里面的人物与她是相亲相近的,因此并无隔。
书的第二辑叫《刀霜》,不论写到古人今人,她有有她理解与切近的方式。《利休之茶》里引用了两句千利休的名言:“只有美的事物,可以让我低头”,“定义美的不是你,而是我。”这里头就有种惺惺相惜之感,而她谈及千利休的丰臣秀吉的关系变化,也落到审美上去:“秀吉真正需要的或许是金碧辉煌的黄金茶室,而千利休要的却是’寂茶’的禅境,与枯山水融为一体。千利休越到晚年越走极端,花只有一朵,茶室内简陋之极,唯有一张半草席,没有多余的装饰,多余的花。这种艳与寂的分岐,为后来千利休之死埋下了伏笔。”这个说法是不是很“六经注我”?但在萧耳这里读来也觉得顺理成章。
而这里引出这段关于“艳与寂”的话,是想说萧耳,是既懂艳,也懂寂的。她这样的一个唯美的人,李敬泽说她是“精神上的颜控”,她最喜欢说起的,是美人,是诗人,她的文笔亦姿媚,转折宛曲如花枝。樱花盛时,如云如锦,艳得万物失色,这是她向往的境界;而樱花之艳,终是清艳,因七日而谢,艳里已包含了凛冽,寂灭,而萧耳也最感喟爱之深切,死之果决。虽然唯美是好,但她对这个世界的复杂,终归有很深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包容度,有时说完一个人,一件事,会评论几句,有时便连评论也无了,述即是论。在文笔的姿媚后面,萧耳的文章的芯子是庄重的,面对生死与无常,她以爱与美为依傍。
爱“美”和记“美”论“美” ,其实都是很难的事啊。不一小心,就要轻薄了,就要浮华了。萧耳在写日本之美时,其实文字的风姿气韵也受日本文学的影响了,特别是《枕草子》、《源式物语》这样的书,她要写日本之美,她得用一种与日本之美相和的节奏气息去写,我暗想萧耳这些文字看着并不费劲,但其实在调到合适的文字节奏,生出舒展幽微的气息上,她还是很用过心的。
像我和萧耳这样要好的朋友,总是在一起吃饭,旅行,喝咖啡,喝茶喝酒,聊很长的天。读这本书,就是像和她一样一起坐火车似的,聊了一长路的天。(我坐她的车时,总是因为聊得忘情她开错路,好几次。还好这次没有坐过站。)聊的东西那么美,而一起的感觉那么好。什么时候能一起去日本呢?因为看了《樱花乱》,我又想更想去日本了。而书里她提及的诗,书,电影,又让我觉得要也去找来看。在看完《樱花乱》后,我读的是一本和歌集,其中有萧耳说到的西行禅师,我就先翻到他,结果,像是看到自己的心:
梦中,樱花
纷纷被
春风吹落——
醒来后,我的
心依然骚动……
延伸阅读
樱花乱不乱
文/萧耳
很快就到“花见”的日子啦。日本古谚语说:“樱花先于其他花开放,勇士也要先于常人。” 吉田兼好称,樱花的花期,大体说来是从立春算起的七十五天,也有人说,是从冬至算起的一百五十天内。虽然日本人都相信“每一棵樱花树都是会开花的”,但樱花的花期通常只有七天,七天后就一日日地凋败了。生命的绚烂与短促一直是日本人的执念,所以有位死于肺结核的作家说,“樱树下埋着尸体”。
日本人爱樱花,爱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樱花最早亮相于公元 712 年的《古事记》中,托身于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乃天照大神的孙媳妇木花佐久夜姬化身而成。后嵯峨天皇首开樱花宴之风, 于是有了名为“花见”的樱花节日。
有樱奴本居宣长,亦有樱花诗人西行法师。史书《日本书纪》中最早出现“樱”字,故事说某位天皇泛舟时,樱花落在他舟上的酒杯中。从此,樱花成为那唯一。中国人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日本人则说“人中武士花中樱”。爱樱如梦,也爱樱落如梦断。樱花之美,直抵生死。
自称“樱奴”的本居宣长是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有和歌“人问敷岛大和心,朝日烂漫山樱花”。“物哀”一词,最早就是本居宣长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喜怒哀乐诸情中,只有哀情才是感受最深的。川端康成也认为“物哀”是日本美的主流。日本人崇尚物哀之美,是最易感伤的一个民族。春花秋月,夏露冬雪,清晨的苍苔,呦呦鹿鸣,浪涛拍岸声,黄昏时渔翁烧藻时所冒的轻烟,河上捕鱼的都鸟,夜间草丛里的蟋蟀,映于袖上的月影,都会惹动他们的物哀之思。
物哀之叹,构建了日本人一生的情感格局。日本人感叹“命犹露珠兮易消失”,各种绝美的、凄美的咏叹调绵绵不绝,流传到今世。
《古今和歌集》中有一首,“吉野山兮宿无常 / 世事人事多忧苦 / 隐居岂得兮山他方”。又有《古今六帖》中的和歌云,“身自忧兮何足言 /犹似芦苇生风里 / 飒飒饮泣兮处中原”。中国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日本人感叹生死无常,却不见有恰恰好的理性。有时候哭哭啼啼的,动不动眼泪就停不下来,和歌里也老是有“袖不干”之类的句子,都有些让人诧异日本人的眼泪竟如此之多。
日本的哀歌,真是多得漫山遍野啊。读一部《源氏物语》,那么华美的平安时代,上至天皇下至公卿,都是养尊处优的,他们却还在感叹世事无常,春花秋月地无尽感伤,动辄就想出家。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有些过分。是日本人不懂得节制情感吗?或许感叹世事无常,只是自古以来的一种习惯,就像中国人过年必说“岁岁平安”。中国人讲变中的不变,讲易逝后的永恒,日本人则像是反过来的。
日本人说时光易逝,生命易逝,韶华易逝,爱情易逝。于是樱花、朝颜和夕颜、紫阳花等,统统被赋予了悲剧性的易逝感。
一休禅师说,插花不宜插盛开的花。因为盛开的花,令人想到的是盛大的悲。
忆起一则幽艳花事。《平家物语》虽是一部“战记物语”,里面却也有跟樱花有关的风雅逸事,说的是有位贵族青年藤原成范,被称作“樱町中纳言”,此人乃风流潇洒的藤原家贵公子,他钟爱吉野山的樱花,于是在自己的封地内种了连绵的樱花树,又在樱林中造屋居住。春天之时,前来踏春者便将此处唤作“樱町”。据说“樱町中纳言”惜花成瘾,于是向日本神道教的太阳女神祈祷延长樱町的樱花花期,竟然如愿,太阳女神将樱町的花期延长到了二十一天。这位“樱町中纳言”,正是平安时代大美人小督的父亲。小督号称“宫中第一美人”,色艺双绝,又是抚琴名手,大有其父风范,她深受天皇宠幸,但终因宫中斗争,二十三岁就被迫出家,幽居于嵯峨,一生也如樱花般易逝。
“樱町中纳言”的花事,不由令人想起则天女皇命洛阳牡丹提前开放的逸事。又有宋人林和靖,在杭州孤山结庐种梅,以梅为妻。《红楼梦》中晴雯死后成了芙蓉花神,黛玉是绛珠仙子,贾宝玉原为神瑛侍者。可见,古今中外之解语花,都能唤出花的灵性来。
日本文人中,从古到今都不缺爱樱花成痴者。生了十一个孩子的明治至昭和时代的女诗人与谢野晶子,最爱大岛樱,爱到“想到此花,虽死亦乐”,故请求人们在她墓前植大岛樱一株。她将丈夫与谢野铁干死后的诗集命名为《白樱集》。自己死后的戒名为“白樱院凤翔晶耀大姊”。
日本的植物,除了樱花和象征皇家的菊花,还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就是松树。和式庭院中摆枯山水,松树是少不得的。樱、菊、松这些,怎么总让人莫名会想到生死?
但也有超脱了的。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使平安时期的又一个女子青史留名。伊是平安时期有名的女歌人,书家藤原伊行之女右京大夫。右京大夫是侍奉皇后建礼门院的女官,类似写《枕草子》的清 少纳言当时侍奉中宫定子的女官地位。右京大夫曾与太政大臣平清盛的孙子平资盛相恋。资盛在平家诸子孙中,文采斐然,擅作和歌。随着平清盛的权势日盛,平家诸子也在向贵族子弟的生活和爱好靠拢,竟渐疏于习武弄剑。于是悲剧不久就发生了,平清盛去世仅四年,平家就在平源两武士大族的战争中败于屋岛,平资盛也随之跳海相殉。建礼门院出家为尼,资盛的恋人右京大夫也只得在花样年华哀哀出宫隐居。之后,后鸟羽天皇即位,右京大夫再次入宫。这位右京大夫或许是位淡定的女人,看多了豪门沉浮,爱人已逝,她依然回到了过去的生活之中,写写和歌。
她写下了这样一句:“世间之事也并无变化。”
日本的主流文化,却是咏叹万物变移不定。
日本人常说,“世事无常”“紫阳花像世人的心,日日变迁”,悲叹命运之不可把握,但右京大夫在经历诸多生离死别之后,仍说“世间之事也并无变化”,不免令人狐疑。她是故意这么说来掩饰内心之波涛,凄绝之艳愁呢,还是一个女子的心胸,真的能海纳百川,任凭世事无常,而我心依旧呢?
木心也评说日本人,说他们有武士道精神,无论复仇、侵略、建设,都一鼓作气。中国人向来喜欢卖老,而日本人不卖老,也不太贪生。为了让年轻人活得更好,更有向前的勇气,他们毫不拖泥带水,古代时穷困的日本人干脆把年满七十岁的老人背上山遗弃,由着他们自生自灭。
今村昌平的电影《楢山节考》,说的就是把母亲背上山以省口粮的故事。要在中国,是最大的不孝。徐庶可以借口奉养老母出工不出力,曹操都拿他没办法。二十四孝图里居然还有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 同样走极端,但与日本人走得南辕北辙。
木心说,“日本如浮萍,没根没底的。非常狡猾,头头是道,没有下文。日本人不可以谈恋爱,也不可做朋友。很怪,但终究是乏味的”。
我见过的说日本文化的,没有比木心说得更妙的了。《文学回忆录》 中,木心又说,“日本国旗很有象征性,很倔强。有魔性,有恶意。很刻苦,也很享乐”。这话虽有些傲慢与偏见在里头,却是绝顶聪明的。当年的中国文化在日本势力最强盛时,远远超过今天西方文化在日本的势力,但日本人在“媚唐”“媚宋”之时,并没有被中国文化的灿烂所迷惑,而是十分聪明地引进,吸收。内田树教授的《日本边境论》一书中,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喜欢论述自己国家特殊性的一个群体。日本国歌《君之代》的歌词源于《古今和歌集》中收录的《贺歌》,而国歌的谱曲却与西洋人有关,始作俑者乃是英国军乐团教师约翰·威廉·芬顿,又说明了一重对立和统一。
木心说得有趣。日本本国没有一个伟大思想家出现,是因为在日本人的居所里待着,思想会停顿的,太恬淡,娴雅,太有情趣,思想就少了。那么中国虽有思想家,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也有居所的原因吗?
尽管如此,对日本的许多事物,我是有喜爱之情的。这一层的爱慕,再追慕下去,还是喜欢中国自己的文化,如今你到哪里去追怀唐宋风流呢,不如还是去奈良、去京都,去日本的种种跟日常生活相关的仪式中寻觅、识别吧。
来源:萧耳《樱花乱》代序
《樱花乱——日本集》
作者:萧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作者从多年日本文学典籍的阅读中,从去奈良、京都的日常生活与行走中,从日本民族相关节日仪式中等生发出自己的思考。本书主要内容就是对日本文化的描述、探寻,其中交织着个人对东方文化的探寻和对日本国民性的深究。全书分为《花落》《刀霜》两辑,写百合、梅花、红叶、浮舟……也写巫师、和尚、美人、寺庙……本书笔触细腻,情感缠绵,观察细微,思考独到,是关注、思索日本日常与文化的上乘之作。
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
作者: 苏七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2
《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是电影学博士、知名影评人苏七七的第四本影评集。全书分上、下两辑,分别收录了作者观看国外经典电影以及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的评论文字。上辑所选电影均是世界电影大师——包括伯格曼、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导演的经典之作;下辑所选影片多为青年独立电影,是实践作品,也是在电影爱好者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一些争议性作品。影片的选取兼顾大众与小众、经典与突破,能一定程度满足不同爱好的读者需求。虽然是偏向专业的电影评论,但是因为苏七七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眼光,以及每篇评论前后偶尔出现的“个人化”表达,使得本书具有了私人化的、散文式的、自由、真实的风格,没有专业论文板着面孔的“一本正经”,更多了些发自内心的感触与领悟,亲切、从容、自在,能给读者带来比较好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无论是作为电影爱好者的参考读物,还是作为电影评论供导演、专业人士借鉴,或者作为感性的观影散文、随笔,都具有不错的价值和意义。
锦灰堆 美人计
作者:萧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6
中产阶级看月亮
作者: 萧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 END ●
往期回顾
黄河十四走 | 杨先让·徐悲鸿 | 杨先让文集 | 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 萧耳·中产阶级看月亮 | 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 | 黑陶·二泉映月 | 海子·海子诗文选 | 闻中·吉檀迦利 | 张锐锋·卡夫卡谜题 | 江子·青花帝国 | 萧耳·锦灰堆 美人计 | 黑陶·泥与焰 南方笔记 | 白峰·大玩家的斗蟋故事 | 张述·微光炬火 | 大海截句集 | 计文君·化城喻 问津变 | 李广平·抵达内心的歌谣 | 于赓哲·唐开国 | 朱夏妮·新来的人 | 白峰·定色分类蟋蟀谱 | 多多截句集 | | 新九叶集 丨周晓枫·河山 收藏 斑纹 丨黑陶·江南三书 丨聂晓华·生别离 陪伴母亲日记 丨未曾消失的苇岸 纪念 丨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丨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丨半夏·与虫在野丨萧耳·樱花乱丨王学泰·“水浒”识小录丨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昌耀诗文选丨汉声·松阳传家丨壶韵茶香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姜有国 郭红·问学彼岸:美国大学实录丨黑陶·中国册页丨王鼎钧·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
儿童粮仓·童话馆 | 车培晶 ·雪镇上的美丽传说 | 金近·小喜鹊加加 | 康复昆·兔儿树 | 周基亭·神秘的眼睛 | 戴达·会唱歌的鱼 | 杨鹏·最后一匹狼 |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 | 李志伟·送你一匹飞翔的马丨李东华·多出一个昨天丨彭懿·太阳系警察丨黄庆云·顽皮的月亮娃娃丨洪汛涛·半半的半个童话丨饶远·我梦中的音乐树丨谢华·紫叶儿丨肖定丽·猫的旅行丨皮朝晖·面包狼的家丨葛翠琳·野葡萄丨萧袤·老鼠学校来了一位猫老师丨吕丽娜·爱梦想的树丨周锐·月亮上找到你的笑丨张秋生·纺织娘和蜘蛛的下午茶丨郭姜燕·飞往月亮的猫丨黄一辉·花儿仙子丨金波:三束红玫瑰丨葛冰·跳动的手指丨汤素兰·银狐和女孩
儿童粮仓·小说馆丨陆梅·相逢一个个童年丨李秋沅·琥珀色的眼睛丨常星儿·大鱼飞来丨牧铃·特长生丨薛涛·护林员的春天丨黄春华·天堂的味道丨张洁·麻瓜赫敏丨湘女·大森林的小卫士丨常新港·漫画人物和可有可无的尾巴丨彭学军·黑釉灯盏 丨李建树·五美图丨张之路·鼓掌员的荣誉丨沈虎根·大师兄丨王勇英·借婚纱的少年丨张玉清·朋友